一、工程概況
虎坑大橋位于江門市新會區三江鎮,在新會區省道S270線,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交付使用的一座跨江大橋,該橋因使用年限較長,再加上車流量大且重型車較多,使全橋產生多處裂縫,且引橋移位變形、橋臺下沉、橋身鋼筋裸露,于2008年經橋梁檢測部門檢測后認定為四類危橋。
二、主要橋梁加固方法
我司于2009年5月進場施工,根據設計圖紙,對引橋部分進行梁側粘鋼、梁底粘貼碳纖維布、梁體裂縫修復并灌注化學漿液處理、更換支座、橋臺進行灌注水泥漿,密實基礎,主橋箱內腹板粘貼碳纖維布、橋梁裂縫修復、并新增十條預應力索。
三、施工中的難點及處理方法
1.施工平臺的搭設
因主橋和部分引橋的作業面在水上,如按照通常方法搭設腳手架滿足不了正常施工的條件,為了滿足水上航道正常航運,經公司工程部及項目部研究決定,在水上搭設懸空吊架。
因水面到橋底的凈高度為15m,且搭設部位全部懸空,無受力點,高空作業十分危險,為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經過多次編排、計算、試驗后確定,先從橋側做一個臨時平臺,這個平臺由50×50×6的角鋼焊接,呈樓梯狀,上部有掛鉤并固定在橋面防撞欄上,中間樓梯外部焊接網狀護欄,下部為小型施工平臺,由小型施工平臺向橋底延伸,前后左右間隔1.5~2m各設一根吊索,吊索為Ф18鋼絲繩,鋼絲繩間由長6m、直徑4cm的鋼管連接,鋼管間用扣件扣緊。待橋底鋪滿后,固定全架,并在四周做維護。為減輕施工平臺的自重,平臺面由毛竹鋪設。
2.預應力鋼絞線施工
在本工程中,橋梁的主跨箱梁上部增加了10條預應力索,其規格為單根9索,每索由7φ5的鋼線組成。
項目部在安裝體外鋼絞線時遇到了不少難題。按照圖紙要求,在體外鋼絞線安裝前,必須在需加固的箱梁兩端各增加一堵隔墻及兩條縱梁,以增加原箱梁的抗壓及抗剪力。因新增隔墻及縱梁全部在箱梁腹內,且箱梁的唯一入口在橋墩底部,造成了施工的很大不便。項目部及公司技術人員經研究決定,根據此橋的原結構圖紙,并征得交警部門的同意,在不影響交通及安全的情況下,在箱梁頂部不需加固且無預埋預應力索的中間部位擴開一個洞口,將所需物資從該洞口處運送入箱梁內部,新增隔墻、縱梁所需的砼全部由導管引流至箱內。
由于主橋單跨較長,所以每根預應力鋼絞線必須長70米。箱梁的內部分為四個箱,安裝鋼絞線施工時不能占用航道、不能動用施工機械,只能全部由人工進行穿索施工。在穿索過程中,因施工場地窄小,預應力索無法轉動,不能傳入新設的索孔中,經現場技術人員協商,解決方法如下:1.增加主跨兩側引橋下吊架的受力鋼絲繩;2.增加人員把預應力索從橋面擴開的洞口處運入箱梁內,一頭從新設的索孔中運出放在吊架上,直到箱內空間允許在反方向穿越,全部鋪設完畢后進行預拉。在正式張拉前,檢查設備是否正常、施工平臺是否安全、各準備工作是否到位,在所有前期工作全部到位后,進行正式張拉,同時統計數據。張拉完畢后清理現場,做好預應力鋼絞線兩端的密封處理。
四、結語
由于施工環境的變化造成的困擾,以及發現難點及時解決,我認為在施工中,不能太死板,要靈活,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多動腦筋、多想辦法,這樣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每一個項目,為本工程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