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如軍
作為一個從1994年入行至今近三十載的老加固工匠,鑒于對建筑加固改造技術的長期研究與工程實踐,對加固材料的選用要求一向嚴謹。這次疫情,讓我有時間對各類別加固材料進行考察,發現這其中滿滿都是套路。
國產知名品牌材料與一般加固材料價差2倍,貴的國產材料與進口材料價差5倍以上。
每年我司對材料價格都爭論不休,很多同事認為公司應采購低價材料來降低成本,但根據多年的選材經驗,就怕貨比貨,選用的品牌材料是有實踐作為依據的,公司的采購主管經多方位對比,堅持公司必須采購常用的大品牌合作商,公司的材料成本也就一直居高不下。這次疫情原因,公司長期合作的材料商供應量無法完全滿足我司工地材料使用要求,于是我們也借此機會對其他品牌進行了解,看看可否替代?
結果呢?都是滿滿的套路啊!
一、咨詢一個供應商,要求他們的材料運到工地后必須做到隨機抽檢合格,他們的回答居然是:要與檢驗材料做關系,他們就包合格。
二、張冠李戴,這就是換包裝了,跟各方關系得搞好。
三、材料雖然合格,進場使用中發現量不足,供應商回復:重量含包裝,說是他們的規矩。規矩自定,結果算下來比原來我司的長期供應商還貴。
我真累了,就算貴點,還是選優質知名品牌的好,服務也很重要,千萬不要低價的,而是要性價比高的。
當然,便宜一點的好材料還是會有的,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您拿什么保證材料質量是合格的呢?
必須隨機抽檢!隨機抽檢!隨機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