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住宅改造,既是“面子”工程,也是“里子”工程——美化的是城市的“面子”,得實惠的是廣大市民居住品質的“里子”。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日前啟動“房屋安全GIS定位采集”工作,旨在進一步推進杭州市房屋排查數據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房屋安全檔案資料,為有效開展房屋安全監管提供基礎數據。
此次采集在數據精確度上有了較大提升,每一個點位都需進行校正核查,對于存有誤差的則通過網頁端GIS系統,根據現場繪制的小區草圖予以移點,確保采集數據精確。這正是“互聯網+”在政府行政中的巧妙運用,不僅方便市民查詢,對于政府部門更準確地把握全市房屋安全現狀,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科學的決策也是意義非凡。
建立健全房屋安全檔案的“杭州經驗”讓人眼睛一亮。而這樣的“杭州經驗”還有很多。沒有“樓脆脆”的杭州,豈偶然哉!
同很多城市一樣,杭州也存在著大量“老舊小區”,又因為“老舊”而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安全問題尤其突出。如何避免出現“樓塌塌”“樓脆脆”危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事故,近年來杭州沒少下工夫。2013年,杭州啟動“三改一拆”三年行動計劃。3年間,杭州完成“三改”8287.8萬平方米,受益群眾達30萬戶。今年是杭州“三改一拆”行動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杭州再樹目標:“三改”1200萬平方米,其中舊住宅區改造400萬平方米。
舊住宅改造,既是“面子”工程,也是“里子”工程——美化的是城市的“面子”,得實惠的是廣大市民居住品質的“里子”。“面子”與“里子”相統一,也就容易獲得廣大市民的理解與支持,從而破除阻力、加快進度、早見成效。
目前杭州的老樓、危樓,80%以上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除了年久失修失養之外,還普遍存在產權多元化、群眾認識不一、資金籌措難等等難題。這些老樓、危樓的業主有改造的需求與愿望,政府介入很好地解決了“統一認識”“資金籌措”兩大難題。對于改造所需資金,杭州采取的是“有責追償、業主主體、單位資助、政策支持”。在這里,政府很好地充當了“拿主意”的決策人、業主權益的代理人、各種相關主體的協調人。
“要想跑得快,還要車頭帶。”杭州“三改一拆”十分注重“干部帶頭,陽光操作”,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求以身作則帶頭簽訂改造協議;分片包干,干部挨家挨戶耐心細致上門做深做透群眾工作,最大程度爭取群眾擁護支持;信息透明,方案公開,充分保障群眾知情權與監督權。
杭州在跟時間賽跑。去年年底,杭州發布《關于推進城鎮危舊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三年時間,建立危房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房屋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并基本完成城鎮危舊住宅房屋治理改造。
東方品質之城,必須向“危房”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