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內容,其施工質量關乎建筑整體安全與使用性能。關于結構工程設計施工的質量控制必須予以重視,總結要點如下,供您參考。
設計總說明
(1)核查建筑抗震設防類別、場地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地震分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場地類別、抗浮設計水位等是否正確。
(2)核查建筑單體±0.000所對應的絕對高程與規劃總平面是否一致。
(3) 對比可變荷載與永久荷載布置是否與設計委托一致。
(4)混凝土、鋼筋等材料選取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基礎平面布置
(1)核對建筑圖軸線號是否一致且對應。
(2)確保基礎底部相對標高與標高變化處在平面布置圖中標注清晰,臨近建筑或構筑物基礎埋深清晰。
(3)核查抗震縫、沉降縫及伸縮縫位置是否一致。
(4)對比基礎梁上留洞部位是否進行了標注,是否有強度保證措施。
(5)樁基礎須核算單樁承載力、樁頂標高等重要參數。
基礎配筋
(1)核查基礎底板上部鋼筋是否全部拉通,下部鋼筋是否1/3~1/2拉通,控制鋼筋間距。
(2)對比設計計算結果,如承載能力不滿足要求,則基礎梁配筋須進行加密處理。
(3)筏形基礎梁下部縱向通長鋼筋須不超過4根,主次梁交叉處吊筋無反置現象。
(4)基礎梁板重疊范圍內無縱向構造筋。
柱梁板配筋
(1)地下室外墻外側豎向筋如通高設置間距200mm的鋼筋并在底部增設短筋,須確保滿足構造配筋要求。
(2)不必滿足全高間距不大于150mm的要求。
(3)框架柱箍筋如配置多肢復合箍筋時須避免重疊。
(4)非抗震區域框架梁上一般不設通長鋼筋,抗震區域框架梁上一般不超過2根。
(5)確保框架梁箍筋加密區長度滿足計算及構造要求。
(6)明確板厚、板頂標高、板上開洞等部位數據無誤。
(7)除地下室底板等特殊位置,其他結構板一般不進行雙層雙向配筋。
人防設計
(1)進行人防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時須考慮混凝土強度設計值折減系數。
(2)人防墻柱計算時須考慮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折減系數。
(3)如人防地下室采用較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時,須審核最小配筋率滿足規范要求。
(4)審核人防板、墻拉結筋部位是否按設計間距設拉結筋。
上部結構
(1)高層建筑應進行超限審查,超限工程須進行抗震專項審查。
(2)對于對風荷載要求較高的高層建筑,基本風壓應選取100年重現期風壓值。
(3)考慮施工場地位置與建筑等級要求,設計采用特征周期值應根據設計地震分組和建筑場地類別選取。
(4)對豎向不規則問題進行處理,避免采用框架結構底層層高大,二層層高小的抗震不利形式,應采取加強措施。
施工控制
(1)結合分項工程做好施工樣板,結合經設計審批過的深化設計圖紙或施工翻樣圖,制訂質量控制方案,分項工程樣板應盡可能地選擇在一個區段內,可根據情況分期分階段驗收。
(2)控制大面積施工質量標準不得低于樣板段,樣板段應作為工程質量的最低標準,各專業應嚴格執行自檢、互檢、交接檢。
(3)建立原材料的檢查制度,凡進場材料必須經技術、質量負責人驗收,合格品方可入庫。
(4)選取的測量儀器、質檢儀器須滿足檢驗精度要求。
文章來源:網絡